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4-01-09

1月8日文章点评(养老金高于普通人是“选择性比较” )

朱永华:多国公务员养老金高于普通人是“选择性比较” \x4v`3&  
8"+h.f &D'  
胡文江:拿“选择性比较”作文眼,体现了作者眼光之独到,视角之锐利,思维之理性,以其入题便能勾着读者去点击,不得不放下其他事情静下心来阅读,因为相信文中定然会有惊人的发现、巧妙的思辨和服人的逻辑力量。以“养老金”的厚此薄彼、内外比对为题材,抛出观点,更是吸引编辑眼球,挑逗公众情绪,无论精英阶层还是下里巴人,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纷纷跑来围观,一探究竟。 .:e6 \k2  
  文章开篇就洞悉了公务员养老金之于“美、德、日、港”与“新加坡、瑞士、新西兰”的差别,对于《人日》报道耐人寻味的意图和煞有介事的弦外之音提出质疑,就像一个街头变戏法的,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随后,文章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出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乃大势所趋,某些官员、专家动辄跳出来玩“选择性比较”实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维护“固化利益”,与中央深化改革的精神和举动是背道而驰。进而,作者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指出了“选择性比较”的片面性,深入分析了这些国家养老金制度不同于我国的地方,包括缴纳的义务、职业的风险、日常的作风,“选择性比较”的内涵随之扩大,精彩的驳斥让某些官员、专家的观点体无完肤,再也站不住脚了。 =V?_NPL4  
   文章最后主张把我们的决策回归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制定的改革目标”上来,反对简单的选择性比较,一味的崇洋媚外,主张从社会文明进步、民族复兴的角度来考察养老金制度“并轨”的现实问题,是一篇典型的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佳作。 >D5^9eo  
T_hx,q  
醉江南:“行业管家”缘何成为垄断“护犊家丁”? .M1#"nM~W  
y[cIKccp  
胡文江:用“事与愿违”一词来概括成立行业协会之后的尴尬再恰当不过。行业协会沦落为垄断“护犊家丁”,就好比失去了监管的司法独立,失去了监管的“自主招生”,政策本是好政策,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理念陷入误区,让好政策为个人谋求私利背上了黑锅,又反过来使人对新政策产生怀疑,甚至于抵触情绪。文章选题有其典型意义和普遍推广价值,值得一读,也引人深思。 >E_'s6  
  作者紧扣国家“鼓励民间行业协会”发挥社会协调作用的初衷,对于某些协会为了维护那些坑害消费者的“霸王条款”公然与工商部门叫板的“短视”行为和“奴才”嘴脸进行了深入的揭批。随后又列举了国内多家行业协会由于违规、违法,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受到处罚的实例,阐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Tt"i 7u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剖析了造成行业协会“变味”的深层原因,其“先天不足”造成了地域保护和行业潜规则的泛滥,职能部门改革不到位也早就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新的固化利益。 >NpuAz0J  
  文章只是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对于如何破解这种改革中的矛盾,如果也能提出一些务实的思路或者见独到的解,比如说如何加强政府引导,如何强化监管措施,如何有效分割、协调行业、企业与消费者的权益等,那就更好了。 2RO1mv9l  
ir9qtw'm  
付尹:走基层别走出“四风”新马甲 d^h4Ee$vZ  
.W?E\lw  
胡文江:“走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老生常谈的话题,对“走基层”的理解程度直接关乎人心向背。如果不懂得换位思考,心里没有装着百姓,走起来就只是机械地完成“上级要求”,走走过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出工不出力,用脚不用心,结果就变成了新的形式主义、新的官僚主义。文章标题告诫领导干部走基层莫走出“四风”新马甲,批评的就是那等“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的形式上的新风、骨子里的歪风。 JYv>p%AE  
  领导干部走基层,“关键看疗效”。作者首先细致分析了四川“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精神内涵:这不仅仅是一句漂亮的口号,而是层层递进地道出了走基层的目的,要想让解难题、办实事目的达成,首先就得深入了解民生的疾苦、群众的企盼,双脚不沾泥、五谷分不清那时绝对不行的。所以,那种走马灯式的“慰问”,实质上是将群众看低了,将群众工作看简单了——再多的慰问品,都是强加于人、自以为是,这样的走基层与群众之间隔了心,就像隔了一重山。 = V^8;0r  
  领导干部走基层,须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文章着重强调了中央反“四风”,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宗旨。记者走基层的同时要转作风、改文风;领导干部走基层的目的在于了解基层情况,听到老百姓的真话、实话,让百姓感觉到党始终是百姓的贴心人,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公仆。尤其是面对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发展千差万别,行业发展千头万绪的现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他们的诉求、愿望、梦想和期盼各不相同,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多样化难题,如何将这些不同主体力量凝聚起来,就要看我们的干部是不是真正塌下心来搞调研,想对策,作论证,谋发展。 chv(N,Eq  
  领导干部走基层,须真正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文章列举了贵州3万党员干部驻村解难题,广元政协主席翻山越岭搞调研的事迹,告诉人们究竟怎么做才是真正的走基层,而不是欺上瞒下、自欺欺人、完成任务式的“走秀”。走秀的危害是浪费了资源,败坏了作风,坑害了地方,也离散了党群干群关系。所以,克服“四风”新马甲,就得将百姓当亲人,带着感情,担着使命,放下架子,抛掉面子,扑下身子,投入感情,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决不是“应付交差”的漂在面上。 q,Mf8Wa~4k  
  文章立意高,切题实,合乎中央精神,顺应百姓呼声,对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务实精神和为民情怀所提出的期待和建议既接地气,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DV^~,Pv  
U'op|.IYZ  
最佳点评胡文江评《图八木:中央出台禁令成为惯例并非好事 8` 7}?  
  中央“八项规定”以来的17条禁令,对于节假日和敏感时段抑制贪贿腐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是,如果凡事都单纯依靠中央“禁令”来治国理政,必然会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疲于应付、短期效益”之感,这与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是相左的。因此,文章开宗明义地发出“中央出台禁令成为惯例并非好事”质疑,实乃老成谋国之言。 z |RZG:$#  
  何谓“禁令”?何种情况下才能使用“禁令”?都是有讲究的。禁令,属于行政指令的一种,所谓的“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都和它有关。那么,在比较成熟的公民社会、法治国家,行政指令往往是在特殊情况之下,需要特事特办的时候才会使用的。依据“法的精神”,始终强调的是规则至上,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自然人、公民,还是群团组织,都会在既定的社会规则、行业规则、职业规则中正常运转,不允许搞特殊,不允许耍特权。因此,依据“法的精神”,那种由于“特事特办”而发出的行政指令,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采用的。 V]wDt)#|  
  照此逻辑推演,2013年前后,中央针对反腐问题连发17道“禁令”,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前的中国官场腐败的严重程度。换句话说,由于人们想寻求保护伞、走后门、撞木钟,总之就是为了搞特殊、耍特权,维护固化的利益,使得贿赂之风大起,五花八门的“潜规则”大行其道,严重践踏了正常的社会规则、市场规则、行业规则和职业规则。从官员的职业道德,党员的宗旨信仰来看,规则遭受破坏意境到了“非常”的境地,逼不得已,中央连发十几条“禁令”,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法律、法规在官员层面几乎变成了一纸空文。 UuonXD.  
  正如文章所言,“禁令如果成为惯例也会使其失去权威性”,唯有破除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治下不治上,究民不究官,查人不查己的执法现状,方能重树“规则至上”的权威,让官员们清清楚楚地明白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之下,宗旨意识不能丢,红线底线不能碰。同时须以刚性的规则规范人的行为,以严刑峻法让官员敬畏规则,遵从法律,不敢有非分之想,不敢碰不义之财。 Y =>3ZPd[  
   于是作者顺理成章地推出“加大对违反规定者的打击力度才是维护禁令权威最好办法”的结论,对于禁令,尤其是中央禁令坚持“少发布,多执行、严执行”的主张才是打基础、抓根本、管长远的治本之道。文章观点对于推进依法治国,搞好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类别: 原创帖文 |  评论(2) |  浏览(11271) |  收藏
一共有 2 条评论
敬业心 2014-01-10 07:00 Says:
向胡老师学习
为生歌唱 2014-01-09 18:34 Says:
今天又不少写啊!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