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四声 -_t#:9?f
lf,jb]GYQ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积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23a?\]
Wp<![Xsd_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他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a~vMLOsjS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WZ7.&P)m9x
\1 }`%a_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r?}A;#&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4hH9~)ST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xO5Hp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著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著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著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Gb5& |